政商旋轉門這種全民心照不宣的事物,近能生成熱度,也是蠻讓人欣慰的……這個詞是一個西方詞匯,但是現(xiàn)象本身是不分國別的。政府官員退休或離職之后下海進入企業(yè)、學校任職,被西方的公共行政倫理專家稱為“旋轉門現(xiàn)象”。西方**尤其是美國(建國過晚,沒有舊貴族勢力掣肘)甚至會有專門的“掮客集團”受雇于特定的利益集團,許多落選的官員被的游說公司雇用,領取比在政府里任職高出許多倍的薪水,這些游說公司反過來又向客戶收取高額傭金。同時,許多私人部門的人士又被政府吸納、成為政府官員。這種雙向流動就是“旋轉門”(revolving door)。如現(xiàn)在的大統(tǒng)領,他卸任美國總統(tǒng)之后肯定會再次經營自家企業(yè),那么憑著前總統(tǒng)身份在政府中保留的人脈,自然會增加他的公司的競爭力。他的前任奧觀海在2013年曾提名一位白宮辦公廳主任雅各布·盧,擔任財政部長。此人就是一個典型的“旋轉人”:1998-2001年擔任克林頓的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。2001-2006年搖身一變出任紐約大學執(zhí)行副總裁兼運營官,后又任花旗集團財富管理部門運營官和替代投資部門運營官。旋轉門的出現(xiàn)原因很簡單,強大的利益集團、財閥勢力要控制政府、讓政府的決策為它們的利潤服務。一種辦法是提供資金、把自己的代言人推進議會。另一種辦法是利用前任政府要員在政府中的影響和人脈,來到企業(yè)擔當要職,間接影響政府決策。此前僅1998年期間,美國就有138名前國會議員經審核批準而成為正式注冊的“游說人”。到2001年3月,在任滿的國會議員和離職的前政府內閣級官員中,分別有31%和33%都與游說公司或公關公司簽約。由于美國總統(tǒng)四年一屆,行政官員的任期短,從而令其身份可以反復轉換、雙向撈錢,或是資本、或是政治資本。比較典型的就是切尼,1989年在老布什政府中任國防部長。卸任后退出政壇。1995年成為哈利伯頓公司(主營油田服務和施工業(yè)務)的總裁兼執(zhí)行官。隨后,哈利伯頓公司就不聲不響地拿到了幫助科威特撲滅其320口油井大火的大額合同……旋轉門現(xiàn)象顯然是不利于市場活力,極容易滋生、或者說其壓根就是服務于利益壟斷和錢權茍合。早在2009年,經濟合作與發(fā)展組織(OECD)報告就指出,美國旋轉門與2008年金融危機直接的關系,并要求美國加強對因“旋轉門”所產生的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腐敗的監(jiān)管。股民和中小企業(yè)被割韭菜,財閥則巋然不動,旋轉門之弊端無需多言。在中國,2012年的18th之前,這種情況同樣尤為突出。2012年末時,中國250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816家聘請了前官員擔任獨董、達到1101人次,平均不到3家公司即有1人次的“官員獨董”,且不乏省部級高官。如知名服裝企業(yè)雅戈爾的獨董李國光,退休前擔任人民法院副院長達八年;雅戈爾另一名獨董葉如棠,退休前為建設部常務副部長。但是在18th之后,特別是2012年底的“八項規(guī)定”和2013年10月中組部頒布的《關于進一步規(guī)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(yè)兼職(任職)問題的意見》等一系列限制性條例出爐之后,中國特色的旋轉門了一定程度的遏滅。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,一年時間就有超過260位“A股獨董”離職,其中包括約30名省部級獨董。比如寶鈦股份的獨董錢桂敬,曾任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(yè)監(jiān)事會主席(副部長級);再比如韓修國,1998年1月-2001年9月任甘肅省副省長,2001年9月-2009年3月任國有重點大型企業(yè)監(jiān)事會主席。應該來說,在1978年之后,優(yōu)勢家庭背景和優(yōu)勢政府資源的“正向作用”——不管是1949年之前的“舊精英”身份,還是作為黨政干部的“新精英”身份,確實在事實上是回來了。于市場經濟框架下的權力滲透資本,尤為顯著。像鵝這樣的在招聘信息中毫不掩飾、明目張膽地向權力索取接觸通道的現(xiàn)象,震驚之余,倒也見怪不怪。